地方營造:締造樂活社區

將空間(space)轉化為地方(place),是地方營造(placemaking)的關鍵原則之一。透過地方營造項目「維港蛻變」,「#ddHK設計#香港地」(Design District Hong Kong)正好實踐了活化公共空間,讓公眾參與其中的使命。今年六月至七月期間,「維港蛻變」一共展出七組設計裝置,分佈於維港海岸線,喚醒參觀者的感官,欣賞空間的美,並發掘其可塑性。

設計師張國麟是一口設計工作室(One Bite Design Studio)的共同創辦人,他分享道:「地方營造是重塑公共空間的好方法,讓都市人能享受更多樂趣。在公共空間中,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樂趣是不容忽視的。 更重要的是,當這方面的質素提升了,每個人的身心健康將得以改善。」

成功的地方營造,在於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,從而產生歸屬感和啟發想像力。在香港,這與社群意識、生活意義和承傳精神,有著根本性的連繫。

地方營造是重塑公共空間的好方法,讓都市人能享受更多樂趣。在公共空間中,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樂趣是不容忽視的。


自豪與滿足

《首》捕捉了大坑火龍的神髓,寓意在疫情下對香港的祝福

2020年,香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慶活動大坑舞火龍,不幸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取消。一口設計工作室創作了設計裝置《首》,是「#ddHK設計#香港地」的「維港蛻變」作品之一,於銅鑼灣避風塘的海濱地帶展出。它捕捉了大坑火龍的神髓,寓意在疫情下對香港的祝福。張國麟說:「面對未知與不穩,每個人都會感覺孤單。疫情令人與人變得疏遠了。我們希望參觀者途經海濱地帶時看見這個作品,能夠舒緩其壓力和孤獨感,重新帶來快樂和團結的感覺。」

我們希望參觀者途經海濱地帶時看見這個作品,能夠舒緩其壓力和孤獨感,重新帶來快樂和團結的感覺。


喜悅與遊樂

疫情的另一影響,就是減低了人們的流動性和遊歷海外的機會。這令澳洲多媒體設計工作室ENESS的團隊,以及本地設計及製作團隊雅卓創意(Hattrick Creative)獲得啟發,決定為城市人創作有趣的空間。雅卓創意項目總監王凱文說:「地方營造可以令名不經傳的地方,變得非常受歡迎。這不僅能凝聚不同的人來共享公共空間,更能鼓勵他們探索一個地方的文化和歷史。

互動式拱形裝置《聲之穹蒼》集藝術與科技於一體,鼓勵公眾以全新的方式感受灣仔海濱長廊,帶來驚喜

兩個團隊合作設計的互動裝置《聲之穹蒼》,令這個概念更上一層樓,裝置鼓勵共融,而且可以輕易到訪,吸引來自各個界別和各個年齡層的人士,共同享用空間。《聲之穹蒼》以音樂、燈光和裝置結構,帶來多元感官的體驗,鼓勵公眾以全新的方式感受灣仔海濱長廊,為這個昔日平凡的地方注入新生命。王凱文說:「現在人們不能離境外遊,他們只能在假日時遊覽香港有趣的地方。如果我們能以引人入勝的本地設計,帶動整個城市,那人們便可探索更多香港的獨特之處。」 

這不僅能凝聚不同的人來共享公共空間,更能鼓勵他們探索一個地方的文化和歷史。


平靜與安寧

《川流不熄》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上空晝夜隨風飄揚,就像中式庭園中的潺潺流水,散發悠揚動感而又始終恬靜如一

在#ddHK「維港蛻變」的多個設計裝置中,《川流不熄》絕對最引人注目。這個動態雕塑由超過45,000條色帶組成,面積約700平方米,隨風飄揚。由美國藝術家Patrick Shearn創作、於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展出的作品《川流不熄》,讓人們對到訪開放空間有嶄新的體會,使作品在現行的社交距離措施下仍大受歡迎。Shearn很清楚自己意圖喚起的情感:「我希望體驗《川流不熄》的觀眾,能得到一種更深邃的平靜,啟發大家欣賞在日常生活當中,經常被忽略的自然力量。

我希望體驗《川流不熄》的觀眾,能得到一種更深邃的平靜,啟發大家欣賞在日常生活當中,經常被忽略的自然力量。


《靜觀自然》一系列感官裝置讓公眾沉浸於自然之美,多關注身邊的事物

很多設計師都喜歡以自然為創作主題,包括本地設計團隊Milk Design,其作品《靜觀自然》的靈感,來自綠化空間如何讓感官活躍,和讓人們得到一種平靜和被接納的感覺。Milk Design創辦人利志榮形容:「好的設計不只是在功能和物料上滿足使用者的需要,還要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。」利志榮希望透過《靜觀自然》,鼓勵人們放慢生活節奏,多些留意身邊的事物。《靜觀自然》一系列的感官裝置,善用海濱公園的特色和中式園林的精髓,為觀眾創造一個互動的旅程。「我們的作品旨在鼓勵人們回歸自然環境,感受它的平衡和美態。」

好的設計不只是在功能和物料上滿足使用者的需要,還要滿足他們情感上的需求。


未來動態

香港設計中心積極於把這些地方營造項目的正面效益,推而廣之引入社區。在建築署的支持下,香港設計中心獲委任為「空間大可能!」打開公共空間行動的設計思維顧問,並將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間,舉辦一系列設計思維工作坊和座談會,探討未來公共空間的創新可能。所有參加者的見解,將整合成設計策略和指引,當我們在將來應用設計思維於公共空間設計項目上,便能按步就班。當設計師、不同持份者和公眾一起參與這個過程,絕對能為整個城市注入嶄新的設計思維。讓我們一同期待更多未來城中的精彩地方營造項目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