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設計中心穿針引線 助港設計師成就商機 (2015)

年輕人好多都想要創業,卻空懷「周身刀」,偏偏欠缺做生意的知識與技巧,也沒有強大的人際網絡幫助事業發展。一班本地設計師透過香港設計中心營運的「設計創業培育計劃」(Design Incubation Programme,簡稱DIP),學習由創業,到經營一間公司,繼而將自己的專長發展為可持續發展的事業;在中心的穿針引線下,他們獲新加坡的 The South Beach (SB) 酒店青睞,至今已爭取到總值近港幣四百萬元的訂單。

香港設計中心安排前往新加坡

羅樂天(Antony)、曾為民(Mandy)、曾嘉琪(Monica)、何善恒 (Polly)、胡思穎 (Telly) 和劉海榭 (Percy),六人同為 DIP 的計劃之設計師;前三者為畢業生,另外三人則仍然「在學」。其中 Telly 的公司主要從事將棄置汽車零件再用轉化:「DIP 學員的辦公室都位於九龍塘創新中心,我會形容這裏是『香港設計矽谷』,讓各範疇的設計師聚在一起,互相交流,互相合作,形成良好的設計與營商的氣氛,這樣的凝聚力能更有效地吸引客人。」正如這次獲SB看中她製作的Art  Furniture,亦是因為這家以Design Hotel定位的酒店,在香港設計中心安排下參觀他們的辦公室所致。

機會來到,亦得好好把握。SB之代表與一班設計師會面後,結果選定他們六人,並於2014年年底邀請他們到新加坡參觀當時尚在興建的酒店。「得悉獲邀當然興奮,但其實當時有點不知就裏,也不曉得到那邊實際上要做些甚麼。」從事視象設計和影片製作的 Mandy 如此說道。

抵埗後克服重重困難

到埗後,才知道挑戰剛開始呢!SB 之代表要求他們在各自領域上即時進行創作並展示作品,頗有點即席揮毫的味道;如從事時裝設計的Polly,酒店方著她用自攜布料設計酒店制服:「他們給我一個房間、兩個模特兒『公仔』,僅此而已;翌日還要立即進行展示,可謂相當大的挑戰。」時間緊迫之外,於「貓步」展示時更遇上停電,幸好最後順利完成;她設計的衣服用上莨紗綢(Canton Silk),她曾叮囑過要手洗處理,酒店卻將它們用洗衣機洗20次,原來是為了確保耐用才決定用作制服,這都是令她非常深刻的事。

挑戰過後,他們都獲得了SB 的訂單,有些更與對方保持生意往來。其實不少本地青年設計師都非常優秀,但欠缺伯樂,到底難以成事;六人異口同聲表示香港設計中心與DIP為他們帶來極大幫助。Mandy指:「創業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,參加DIP令我有解決問題的視野和方法,公司亦由初期的『one man band』發展到現時的30人小型公司。」本身為珠寶設計師的Percy,之前一直在家中工作(Home Office),直到參加了DIP,才正式有了自己的辦公室:「計劃內的營商課程和財政支持,對初出茅廬的設計師有極大幫助,另外還學懂如何把設計進行市場推廣,將自己設計的產品商業化。」 


港設計師喜遇「伯樂

Antony補充說:「要參與大型項目,首要當然是本身的設計或服務具相當質素,但香港設計中心的扶助亦不可或缺。在中心的安排下,我們的產品方能於SB代表面前展示。」除了商業合作機會之外,香港設計中心在其他方面所提供的支援,亦是他參加DIP計劃的一大得著;中心之高級顧問及DIP評審委員會主席羅肇強一直帶領和指導學員,亦於這次合作中擔任學員和SB之間的橋樑:「當在營運公司時遇到不知如何下決定的時候,我亦向Dr. Lo請教。」Antony的公司主要從事手機程式設計,他為SB設計了一個以酒店本身的裝潢為設計藍本的「消除遊戲」手機應用程式,作為酒店市場推廣的中建立品牌形象的工具。

Monica所設計的瓷器產品將成為酒店的部分餐具,對於自己的一間小型公司能參與國際集團的設計項目,她說加強了自己對瓷器設計發展前景的信心:「有意參加DIP的設計師必須抱著要成功的心態去參加這個計劃,以免浪費了計劃兩年內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所獲得的機會。」

負責牽頭及安排DIP學員與酒店方會面的香港設計中心夥伴拓展、市場推廣及傳訊總監李家瑜女士,當時與六名學員一同前往新加坡,並為他們提供不少寶貴意見及解決問題,她表示:「DIP計劃在政府的支持下,為本地青年設計師帶來機會,以及有關營商的知識。香港的設計界新秀眾多,而香港設計中心的角色,是令他們獲得更多關注,推動本地設計的發展,希望本地企業亦能多留意本土設計,支持香港的設計師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