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常态下重塑公共生活


世纪疫情严重限制了大众的公共生活,拉远了我们与公共空间和社区的距离,对大家身心健康的影响无容置疑。虽然我们别无选择,但这种「社交距离」同时也是个机会,让人以全新角度审视公共空间和社区的重要性,反思它们的未来模样。

香港设计中心一直致力将设计和设计思维带入社区和公共空间,在过往几年,旗下项目「设计#香港地」(#ddHK)及「BODW城区活动」(城区活动)策划各式各样的设计体验、活动和作品,为各类公共空间和多个社区带来崭新活力。前者是为期三年的深度创意旅游发展计划,今年踏入最后一年,以「蜕变」为主题,透过地方营造策略,于湾仔和深水埗区重新想像公共空间的未来;后者则是设计营商周的社区伸延,旨在促进创意社群、商业及社区机构的合作,共同缔造香港创意生态。

当社会各界正为新常态筹划应对方案,#ddHK亦积极带领公众重新想像疫后时代的公共空间。项目与世界各地创意人才合作,于湾仔和深水埗区策划一系列在地设计体验,并以社区参与作为过程中的重要元素。 「我们期望能促进公众参与,以本土元素为灵感,为大众熟悉的公园街道带来蜕变,成为新世代公共空间的典范。」#ddHK项目总策展及策划人林美华(Sam)说。

我们期望能促进公众参与,以本土元素为灵感,为大众熟悉的公园街道带来蜕变,成为新世代公共空间的典范。

五光十色游园会 开展维园新常态

#ddHK 湾仔部份 - 维园蜕变

#ddHK湾仔部份以「维园蜕变」为主题,率先实验疫后时期公园蜕变的各种可能。 「公园是对我们身心健康无比重要的公共资源。」维园蜕变首席创意伙伴一口设计工作室创办人及设计总监梅诗华(Sarah)说,「在疫情下,我们会思考:怎样能让公园使用者在单独活动时仍能尽欢?设计能如何帮助他们拥抱由社交距离产生的孤独感?我们调查了人们在公园进行的主要活动形式,以及疫情如何改变了他们的行为,并根据我们的发现设计了一系列充满幽默感的单人活动装置《#一齐一个人》。装置为公园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个安全区域,由玩跷跷板、做运动到静坐冥想,让人们即使独自一人也能尽兴。 」

公园是对我们身心健康无比重要的公共资源。

#ddHK透过《#一齐一个人》及其余六件创意作品,于维园打造一个崭新的中式游园会。 Sam将策展概念娓娓道来:「公园绿地是都市环境中的缓冲地带,就像城市的留白空间。中式园林设计哲学体现了人们超越物质,对精神空间的极致追求。策展团队透过虚实、映衬、对比及呼应等手法,将设计装置化身为中式庭园元素,如山石、水池、花窗、青砖黛瓦、桥植及流水等。每个作品都以湾仔历史及城市的五光十色为灵感,如大坑舞火龙,以及维园前身为避风塘的历史。整体而言,它们为公众缔造了一个诗意无限的感官游园体验。」


连结深水埗人事物 打造宜居城市起居室

#ddHK 深水埗部份 - 维园蜕变

设计师梁展邦(Michael)主理#ddHK深水埗部份的策展及创作,以「深水埗人_人」为主题,策划于当区四个公共空间在地设计的装置,并与区内十间小店共创设计家具,将该区蜕变成「城市起居室」。「我们深入发掘深水埗的人与事,如历史、设计、生活日常、多元文化和人情故事,将有趣元素融合成一个层次丰富的视觉漫游。同时连结区内不同团体、学校和社群,与设计师和艺术家合作,共同设计和制作作品。」Michael说。

谈到公园的未来,Sarah说:「在疫后时期,公园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无疑变得更重要。这正是政府开放与市民共同设计公园的好时机,可以了解人们对公园的新需求作为切入点,鼓励市民积极参与重新设计的过程。」至于公共空间能如何为社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,Michael则认为:「要思考公共空间的设计如何能变得更灵活,在相对可以稍为放松社交距离的时期,让人可以暂时拉近距离;而疫情较为紧张时,则让人更容易遵守社交距离规则。」


疫后清晰视野 引领社会设计创造力

城区活动 - 后疫情时代的20/20视野

城区活动今年以「后疫情时代的20/20视野」为主题,以正常视力的光学用语,带出在大时代中保持清晰视野的比喻。合共超过200多个的大小活动,开拓四种「后疫情时代的20/20视野」:身心健康、地方营造、香港制造和社会责任,聚焦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的设计力,借此激发公众设计思维,发挥创意解难精神,引领大家于疫后时代增强应变力和抗逆力。

城区活动继续连系全城众多在地创意和设计概念与人才,透过针对不同合作伙伴群体而策动的三个协作平台,为公众带来17个「主要伙伴场地创意节」、五个「公众社区教育项目」及逾100个「卫星活动及优惠」。主要活动期为11月底至12月,而部分活动一直进行至明年。今年全新推出的大型智能版城市追踪奖赏游戏「城区设赏」亦将进行至12月20日,让大家一边游走探索多区城区活动,一边累积奖赏积分和发现设计礼遇。把握最后机会,留意城区活动网站Facebook专页Instagram,接收最新活动资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