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Covid-19探究智慧人文城市发展
科技与人本设计本应相辅相成 ,城市领袖与持份者 必 须采取以人为本的策略,共同塑造 美好将来。
要推动香港的智慧城市发展,我们必须同时从人文和科技角度出发。疫情提醒我们必须在困境中保持敏捷、发挥创意并持续迈步向前,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克服面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。不少行政人员开始应用「TUNA」理论,考虑震荡(Turbulence)、不确定性(Uncertainty)、新颖(Novelty)及含糊不清(Ambiguity)四个因素,以规划变化莫测的未来。无论2019冠状病毒病(Covid-19)是否「黑天鹅事件」,各界领袖都必须加强规划业务的可持续发展(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),并重新评估各种关系和社会契约。在疫情下,我们必须进一步运用数码科技,以维持业务发展、信息流通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。在接下来的「新常态」(new normal)当中,我们必然会更广泛使用各种人工智能、机械化、科技及数码平台。
「香港智慧城市蓝图」勾划出在城市中广泛运用科技的大量机会。智能城市带来的好处包括以公众利益为主的设计,以至货币化的应用(monetised application continuum)。我们需要为城市发展订立明确的方向,例如:吸引外资;把握千禧一代和GenZ的购买力;建立大众对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自动驾驶汽车和生物科技等新经济下技术领域的认知和信任;以及保障数据私隐等。要建构智慧城市,我们不但要发展基建和科技,更要从人文层面建构意义和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。巴塞罗那是一个很好的案例,从其早期的城市规划到科技的巧妙运用,皆以城市的将来和居民的福祉及不断增加的需求为核心,令这个地方深受居民和游客喜爱。
优秀设计能使人产生共鸣,就如我们喜欢游历的城市与地方;我们喜爱的解决方案、系统、服务和产品;以及我们日常纪录并在网上与朋友分享的精彩时刻。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工作安排变得更灵活,同时能提升生产力与盈利,而且人们可享受顺畅无阻的旅行体验。同时,我们将能更自主地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选择各类服务,以配合我们的工作、照顾家庭、健康、财务、学习和社交的需要,并且拥有一个数据完整性和个人私隐得到保障的数码未来。在新经济模式下,智能城市应能促进公平和包容性增长( equit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)。即使是基层、老弱伤残和弱势群体,也应能够有自信、有尊严地生活。当我们真正明白设计是发展未来的重要投资,并能应用设计思维于不同领域的政策制定当中,我们的城市将在创意氛围下进一步发展,为人们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。
为了驾驭复杂的环境和解决疑难,我们需要运用有系统的领导方式,从而集合众智、团结不同持分者及带动变革以取得正面的成效。各地城市需要更多具创意能力的领袖,他们能够集纵连横,以宏观的视野看清事情的脉络。而带动城市发展的采购策略同样举足轻重,不但可激发企业家精神,亦能创造更多发展人本设计的机会。透过深入观察和了解社会上的各种发展趋势和行为,将引发更多创新想法,并且进一步发展、原型化、完善和实现各种概念。
有人会认为,政府只需要提供有效率的服务,不必具备创意。但是,毕竟智慧城市必须是人文城市。当社会充斥着不断增加的需求和期望,共创设计能有效地创造共同信念、建立互信和逐步取得进展。在新经济下,管治体系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,需要虚心接受一定程度的混乱和失败。我们需要重新设计现时的或其部分法规、系统和服务,确保它们能与时并进。英国政府数码服务部门的克里斯‧弗格森(Chris Ferguson),以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海伦‧哈姆林设计中心总监拉玛‧吉瓦洛(Rama Gheerawo)都说过,好设计皆以人为本,而非以行政为本。以人本设计推动世界前进,已是大势所趋。
高科技世界既令人兴奋亦令人担忧。随着5G技术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物联网、边缘运算、实境混合技术的不断扩展,科技的力量既能缔造变革,也能改善生活。然而,科技若被不当应用、私隐与安全得不到保护,甚或人们未能确实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好处,将引起大众的不信任心理。麻省理工学院感官城市实验室主任卡尔洛‧拉蒂(Carlo Ratti)提醒城市的领袖、创新先导者和企业家,「科技」应是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最后提及的一环。科技和人本主义互相交织,皆是塑造未来的要素,重要的是我们要有策略地运用两者,真正回应人的需要。毋庸置疑的是,很多我们邻近的经济体及政府都已将设计纳入政策制定的层面,而很多重视设计的企业亦比其他公司有更卓越的财务表现,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。同理心的力量将有助于建立关爱与和谐的小区,而设计的文化则可缔造城市品牌效应、激发创意企业家精神、令生活更丰富多彩,并推动人类珍视的公共服务发展和创新。除了积极推动STEM的发展,重视科学(Science)、技术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及数学(Math)四大范畴,我们亦需要将以人为本的设计和创意思维融入领导方式、策略制定、教育制度和人才培育当中。
Covid-19疫症后的新常态(new normal)会是怎样?《创意自信带来力量》一书作者戴维‧凯利(David Kelley)及汤姆‧凯利(Tom Kelley)曾说:「现在是时候释放每个人潜在的创意力量。」要建构更美好的未来城市,我们需要拥有共同理念、培养创意企业家精神、加强彼此协作,以及建立公私营合作关系。要重塑我们的未来,需要全面的创意思考。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挥创意的力量,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式各样的观点,同时以客观角度分析并协调不同的看法。香港除了背靠中国内地这片腹地,亦是一个赋有人才、资源和机会的地方。这场疫症提醒了所有来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人,今后应该继续同心同行,共创美好的未来。
利德裕博士
香港设计中心行政总裁